招商投资
招商投资

电话:0755-82934341
传真:0755-25881070
地址: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深圳湾科技生态园2栋A座

 
     招商投资
徐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及投资环境介绍
 

徐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及投资环境介绍

 

徐州位于江苏省西北部,现辖235区,幅员面积11258平方公里,市区面积3037.3平方公里;全市总人口960万人,市区人口306.4万人。徐州是全国较大的市、国家历史名城、中国优秀旅游城市、全国卫生城市,也是江苏省重点建设的三大都市圈核心之一。近年来,徐州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,呈现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、城市面貌显著改善、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的良好势头。2009年,全市主要经济指标连续第四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,人均GDP在苏北率先突破4000美元;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、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达到18670元和6951元。今年1-9月份,全市GDP(预计)完成2075.7亿元、增长14.3%;实现财政收入298.5亿元、增长30%,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53.9亿元、增长35%;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31.3亿元、增长25.9%;实现进出口总额30亿美元、增长88.7%,其中出口18.5亿美元、增长80%,保持了快速稳定发展的强劲态势,综合实力继续领跑淮海经济区。概括起来,主要有五个方面的特点:

 

一是发达的交通网络。徐州地处苏、鲁、豫、皖四省接壤地区,素有五省通衢之称,是全国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,目前已经形成铁路、公路、水运、航空、地下输油管道“五通汇流”的交通体系。徐州观音机场成功晋升国家级对外开放航空口岸,我市的亿吨内河大港也于今年正式开工建设,明年京沪高铁建成通车后,我市到北京、上海的时间会缩短到2个多小时,这些都将使徐州的交通枢纽地位更加凸显,交通往来更加方便快捷,投资徐州的商务成本会有效地降低。

 

二是广阔的市场腹地。首先,作为一个拥有近千万人口的特大型城市,徐州本省就是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市场。其次,徐州是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,目前市场辐射半径已达150公里,覆盖了周边苏鲁豫皖的近20个城市,市场广阔、商机众多,随着淮海经济区核心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推进,人流、物流、资金流、信息流将加速向徐州集聚。第三,徐州已经纳入长三角经济圈,与上海、苏南、浙江等发达地区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,承接产业和资本转移的空间进一步扩大。目前,徐州经济开发区于今年3月份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,承载产业和资本转移能力也有了显著的增强。同时,为了积极呼应江苏沿海开发战略,徐州市正在抓紧实施“东进”战略,加快推动与沿海城市的有效对接,着力打造沿海开发的第一腹地,投资徐州势必将占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市场空间。

 

三是丰富的科教资源。建设经济强市,根本要靠人才支撑;打造创新高地,关键要靠科技引领。作为一个非省会城市,徐州拥有12所大学、20万在校大学生,拥有高中级职业技术学院40余所、独立科研院所31家、科技开发机构335家,全市人才总数达到60万人,其中专业技术人才30万人、高技能人才5万多人。同时,徐州还拥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家、国家级大学创业园1家、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6家、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4家、省级院士工作站4家、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2家。可以说,这些都是其他同类城市难以比拟的宝贵资源,将为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。

 

四是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。徐州古城彭城,是华夏九州之一,汉高祖刘邦的故乡,楚霸王项羽的故都,有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2600年的建筑史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,徐州历史遗存丰富,文物古迹众多,彭祖文化、楚汉文化、军事文化、书画文化久负盛名,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品牌。千年的文明传承,培育和造就了徐州有情有义、诚实诚信的人文精神,随着时代的发展,又被赋予了开明开放、创业创新的新内涵,今天这种人文精神已经固化为城市基因,流淌在徐州人的血脉里,体现在徐州人遵诺守信、亲商安商的理念中。

 

五是良好的投资环境。徐州城市具有典型“北雄难秀”特征,环城72座山峦连绵起伏,城区6大湖泊交相辉映,形成了“山包城、城包山、山水相连”的山水园林景观特征。近年来,我们大力实施以“蓝天碧水”为主题的生态建设工作,加快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步伐,建成了一大批精品园林工程,加快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步伐,建成了一大批精品园林工程,全市森林覆盖率、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28.6%40.4%,一个宜居宜游宜业的生态城市正在形成。同时,我们秉承“以诚招商、以信养商、以利兴商”的招商理念,不断提升政务效率和服务水平,相继荣获了中国十佳投资环境城市、现代服务业最佳投资城市、中国十大高效政府等荣誉品牌,吸引了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来徐兴业发展。

 

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。作为长三角北翼重要的产业经济中心和老工业基地,徐州产业体系健全,产业集聚效应明显,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。特别是几年来,根据省委、省政府加快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,大力实施高新技术跨越发展、传统产业加速调整、创新型经济培育和农业提档升级“四大行动计划”,在加快推动主导产业做大做强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,重点扶持新能源、新材料、新医药、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,基本形成了四大主导产业、三大传统优势产业和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互动发展、梯次推进的产业格局,目前全市形成各类产业集群20个,聚集了3000余家规模工业企业,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配套能力,具备了承接资本转移、放大投资效应的产业基础和良好条件。

 

一是四大主导产业支撑带动作用明显增强。在装备制造业方面,2009年共实现产值1083亿元,成为我市第一个超千亿元的工业产业,徐州荣膺“中国工程机械之都”称号,成为我省唯一的国家装备制造业示范基地。徐工集团作为我市工程机械的龙头企业,营业收入去年突破500亿元,跻身于“2010全球工程机械50强排行榜”前10名。在能源产业方面,作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能源产业基地,徐州在加快煤炭、电力等传统能源产业改造升级的同时,大力发展以光伏光电、风力发电、节能环保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,多晶硅产量位居亚洲第一、世界第三,太阳能光伏产业形成了太阳能级多晶硅-光伏电站的完整产业链,保利协鑫20兆瓦光伏电站是国内装机容量最大的太阳能发电站,预计明年产值将达到千亿元的规模。在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方面,徐州农业基础优势突出,现代设施农业领跑江苏、高效农业面积、设施农业面积、高效农业产值连续多年保持全省第一,发展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具有非常坚实的依托。以维维集团等一批骨干企业为代表的企业集群,正在成为业内品牌化和规模化兼优的“领军型”企业。预计今年,我市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。在商贸物流旅游业方面,中央商圈、新城区商圈、高铁商务区“三大商圈”建设全面拉开,创意产业园、现代物流园、科技创业园等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正在加快建设,软件开发、国际服务外包、现代物流、文化动漫、旅游和商务中介等六大重点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,徐州正在成为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旅游中心和投资消费的首选之地。

 

二是三大传统优势产业层次不断提升。徐州是老工业基地,煤盐化工、建材和冶金等传统产业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。近年来,正积极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,通过上大压小、整合改造、延伸加工,大力推进增量置换、提档升级,传统产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。今年1-9月份,三大传统产业产值分别增长67.8%36%39%,总量达908亿元、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25%,产业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增强。下一步,我们将进一步提升传统产业的发展规模、科技含量、产品附加值、品牌实力、节能降耗水平和综合竞争力,力争到2012年三大传统产业总产值超过1500亿元。

 

三是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异军突起。新兴产业既是推动经济发展最具潜力的增长点,又是抢占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。近年来,在科学分析市场前景的基础上,紧密结合徐州实际,选择了新能源、新材料、新医药、软件与服务外包、物联网、节能环保等六大产业,作为支撑未来发展的战略产业予以重点支持,今年1-9月份,全市新兴产业企业达到293家,实现产值527.4亿元、增长80%.特别是在“感知矿山”物联网产业发展上,目前已经在平台构筑、卡位技术、煤炭感知等三个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,为大规模推广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徐州将紧紧抓住中央和省加快新兴产业在高起点上拓展新领域、确立新优势,力争到2012年全市新兴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,努力成为新兴产业发展的先行区。

 

充满生机的徐州欢迎您!